间间断不连贯“国君能对臣子尽到礼仪臣子就会为国君竭尽忠诚关键
间:间断,不连贯。
“国君能对臣子尽到礼仪,臣子就会为国君竭尽忠诚,关键在于内外无私,君臣之间互相信任。国君不信任臣子就无法驱使臣子,臣子不信任国君就不能服侍国君,可见诚信这条原则是多么重要!从前齐桓公问管仲:‘我要是让酒在杯中变质,让肉在砧板上腐烂,这样会不会损害我的霸业?’管仲说:‘这当然是极不好的事,但对霸业也没有什么危害。’桓公问:‘那什么事才会有害于霸业呢?’管仲说:‘不能了解人,对霸业有害;能了解人却不能用人,对霸业有害;能任用人而不能信任人,对霸业有害;即使能信任人却又让小人干预其间,也对霸业有害。’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国,经过一年多时间也没能攻下,馈间伦说:‘鼓国的啬夫,我了解他。请不要劳累士大夫,鼓国就可以到手。’中行穆伯没有理他,随从的人问中行穆伯说:‘不折一戟,不伤一卒,而鼓国就可以到手,您为什么不干呢?’中行穆伯说:‘馈间伦的为人,奸佞而且不仁义。如果用馈间伦的计策攻下鼓国,我能不奖赏他吗?如果奖赏他,就是奖赏奸佞小人。奸佞小人得志,就会使晋国的士人都舍弃仁义而成为奸佞的人。即使攻下了鼓国,又有什么用呢?’穆伯,只是列国的一个大夫,管仲,只是霸主的好辅佐,他们还都能够这样谨守信用,远避佞人,更何况陛下是统领天下的君主,上应千年的圣明天子,怎能让巍巍盛德,又有所间断呢?
“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,必怀之以德,待之以信,厉之以义,节之以礼。然后善善而恶恶,审罚而明赏。则小人绝其佞邪,君子自强不息,无为之治,何远之有?善善而不能进,恶恶而不能去,罚不及于有罪,赏不加于有功,则危亡之期,或未可保,永锡祚胤,将何望哉?”
厉:同“励”,劝勉。
审:详知。明:明悉。
无为之治: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指以仁德感化民众,以达到社会安定的统治方法。这种治理方法是继承了老子思想,又总结了战国以来社会发展经验,兼综诸家之长的黄老之学。陆贾曾献给汉高祖刘邦《新语》一书,书中内容虽不尽为道家者言,但也提出“无为而治”的思想:“夫道莫大于无为,行莫大于谨敝。何以言之?昔虞舜治天下,弹五弦之琴,歌南风之诗,寂若无治国之意,漠若无忧民之心,然天下治。”
永锡祚(zuò)胤:永远赐福给子孙后代。锡,赐予。祚胤,福运及于后代子孙。
“要想让君子小人是非分明,必须用仁德来安抚他们,用诚信来对待他们,用仁义来劝勉他们,用礼仪来节制他们。然后才能崇敬善良的人而厌恶奸邪的人,赏罚分明。这样,小人就会无法施展他们的邪佞,君子才能自强不息,无为而治的局面哪里还会遥远?如果崇敬良善而不能任用善人,厌恶奸邪而又不能摒弃恶人,有罪过的人得不到惩罚,有功劳的人得不到奖赏,那么国家灭亡的日子说不定就会到来,永远赐福给子孙后代,还有什么指望呢?”
贞观十七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《传》称‘去食存信’,孔子曰‘人无信不立’。昔项羽既入咸阳,已制天下,向能力行仁信,谁夺耶?”